丹絨士拔──美麗家園
過年,我們回來。三月,我們看戲。十五,我們標黃梨羔。這就是我們共同的語言。
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
停了兩星期,沒有為丹村上載新資料,點擊率突然倍增,謝謝村內村外人瀏覽。
今天要為大家介紹兩味海鮮,一是蝦蛄,一是蝦婆。蝦蛄近年在吉隆坡都很流行,幾種煮法,從宮保,到酸辣,或是清蒸,都是一流的海味。
蝦蛄必需是新鮮,才可嚐到鮮美。如果鮮度沒有,甜美都不見,還有肉的豐實感沒有。
蝦婆則是和蝦蛄相近的種類,平時較少見。煮法也是一樣,鮮美度更勝蝦蛄。
這兩種海鮮以前是叫「魚葷」,根本不值錢,煮熟了用來養鴨。如今卻成高貴菜色。
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
竹攤──中國人叫聖子的海中聖品
竹攤,是丹村首席海鮮之一。肥美的竹攤,炒咖哩粉,還是宮保,還是清蒸,都一樣美味,關鍵要夠鮮。
竹攤,中國人叫聖子,長在沙堆下,丹村人用特製的鐵技,一洞抓一隻,是最環保的抓法。過去有人用白灰撤,那會造成很大的生態破壞,一點都不好。
竹攤,如果是季節來時,海邊多到抓不完,捉竹攤是即好玩,又幸苦的工作。
像我們這種雞手鴨,一天下來也捉不到幾隻。
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
karton 炒粿條──記憶的味道
丹村人誰沒有吃過他的炒粿條?加頓的炒粿條,炒了幾十年,功力爐火純青,吃的不只是味道,更是記憶和童年。
小時候拿著兩粒鴨蛋,聽好,是鴨蛋,不是雞蛋,去排隊等炒粿條,一包一塊錢,是兩三兄弟公司吃的一大包。
如今加頓不再用鴨蛋,是用雞蛋,但是他可以把蛋的香,攪和死蚌的味道,一碟功夫就在眼前。
現在吉隆坡有一檔炒粿條,就用鴨蛋做招徠,我還特地跑去試,看看可以吃到以前的味道,結果是沒有。
加頓姓吳,名字像女的,叫惠珍。他的爸爸是全村人都認識的豆腐花伯。當年他一面賣豆花,也收鴨蛋和鴨毛,到今天他的樣子還在腦海中。
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
清龍宮──大伯公廟 潮洲人精神
座落在「西邊」的清龍宮,或叫大伯公廟,是丹村潮洲人團結的象征。
過去潮洲人都集中住在三馬路和大伯公廟附近,有相當歷史的大伯公廟就在潮洲村內,其他籍貫人士很少進來拜。
但是,隨著發展的到來,今天的丹村,各籍貫人士居住的地區,已融為一塊了。而大伯公廟附近都發展新的住宅區。
大伯公廟也重建,富麗堂皇的新廟,在海口和海面相呼應。坐鎮海口的大伯公,就要保佑捕魚人家出海平安,漁獲豐收。
大伯公廟旁就是寶芝林大酒店和蘑菇廠,是到丹村一遊必到的景點。
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
母校母校
丹小是唯一一間學校,這孕育丹村子女的學校。十年人事幾番新,如今丹小重建,富麗堂皇,但失去了舊的那牌樓,有一點懷念。
丹小的校長,我記得的有葉能強校長,葉能強校長七十年代走後,換來曾家堯,外號叫毛毛雨,因為臉上有斑,才得此名。
毛毛雨掌校最久,直到退休。
丹小的長青樹是楊忠華老師和孫雪香師,兩夫婦可算是桃李滿天下。
丹小的校歌還記得嗎?
我們是大時代的孩子 也是新社會的棟樑 接不下去了 誰還記得歌詞 請寄來 哈哈
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
馬尼甘羅惹 勝完吉隆坡嘛嘛
我每次回丹絨,一定要吃一包馬尼甘的羅惹和羅地煎那。
為什麼呢?因為我到現在為止,還沒有吃過比馬尼甘羅惹更好吃的羅惹。他的甜辢醬,真的是好味到不得了。他的印度煎餅也是一流。
馬尼甘是傳統印度人,話不多,老實做了幾十年食物,那有不好吃的道理。
這個印度老兄,也裁培出一名專業人士。但是更重要的是,他為丹村的美食,添加一道好菜。吉隆坡的嘛嘛檔,真的都是賣難吃的食物,唯有回到丹村,才可吃到馬尼甘味道。
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
元帥爺公和你我
元帥爺公是丹絨士拔地頭神,每一個人都知道祂的存在。順天宮就因此成為丹村第一廟,每一年農曆三月的神誕,是每個村人都參與的盛會。
該廟的老乩裡是阿炎,現已過身。新乩童是黑傑,每蓬初一十五就讓村民問事。
每一年三月十八的遊街,其實可發展為吸引遊客的盛會。
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
白子──丹村美食
丹村海岸,內涵豐富。老一輩的人,到海裡走一走,要填飽肚子絕不是問題。海中寶藏,最好吃的就是丹村人講的白蚌,潮洲人講的「白子」
白蚌,正確的名應叫「蜆」台灣人視為保肝聖品的黃金蜆。潮洲人叫白仔,真的題人間美味。吉隆坡這幾年流行吃,叫做「沙白」。
以前在丹絨一帶海域,隨便要找個三幾十公斤不是問題,如今卻是奇貨可居。
我記得在六年紀時,bagan lalang 大產,我和另一個叫偉強的同學去把,結果一人帶回一麻包。如今三百克可以賣八零吉。真是不同。
到丹絨,一定要吃。
西刀魚──丹村特產
西刀魚是丹村海域的特產,西刀魚肉的清甜特質,雖然骨多,但是仍叫人愛死它。
西刀魚做的魚丸,更是一絕。在丹村,除了吃西刀魚丸,西刀里煮咖哩也日一絕,清煎也有其特色。
講到咖哩西刀魚,我首推林文寶大餐館的味道。現在餐館是由老板阿小主理,這道菜是他老媽子的拿手好菜,如今雖人已過世,但美味仍留人間,叫人永遠懷念。
西刀魚形如刀,長長瘦瘦,丹村也叫很瘦的人為「西刀乾」,不少人的外號是如此得來。
丹村美食──阿烈潮式福建麵和蠔煎
丹村出名的餐館不講了,我介紹一些沒有人發現的美味。二馬路tiko烈的雲集餐館,阿烈的潮式福建炒麵,和他的蠔煎,是難得一見的美味。
阿烈師承潮安餐館的大頭(已故),他的福建炒麵,有潮洲人的料,加上比較潮濕,那味道讓人難忘。阿烈自十三四歲就在餐館工作,如今有四十多年的功力,簡單的炒麵,功夫深深。
還有他的蠔煎,也是火候十足,完全詔安人的功夫。
這裡還有什麼好吃?雞絲炆飯,肉丁炒飯,都是好介紹。
還有宴會才做的芋泥,天,是丹村第一名。
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
王中王──penuh 榴槤
(竹腳榴槤)
榴槤也是丹絨士拔的特產,而叫丹絨士拔榴槤名揚四海的榴槤品種,就是penuh。penuh就是滿的意思 ,吃過此絕品的人都知道,一包榴槤就可以讓你飽到可以,味道濃到一生都忘不了。
要吃此王中王,並不容易,要預定,還得看產量多不多。一公斤在三十五零吉以上,錢包沒三兩三,就不要想它。
裁種人林仕老先生,已往生,現是交給第三代人打理了。林老生裁培的另一名品種竹腳,現在是多個地區有裁種的名種。
林老先生的榴槤園叫三角芭,要吃最好的,就要到這裡去吃。吃不到penuh,不用堅,這裡的竹腳,青刺,紅肉仔,都算是一流的好榴槤。
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
全馬最好吃醸豆腐
南來嬸的醸豆腐,我到今天認為題全大馬最好阣的。
她的醬料,老實講是天下無敵。南來嬸的兒子阿大,我的好朋友,無心學藝,我的好友,真的可惜。
有機會丹村一遊,問一問,吃到她的醬,一流。
我吃遍大馬,南來嬸的,真的是大馬第一,
不吃後悔。
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
一粒海南包 食客四海來
人氣最高的美食,當數海南包,海友興獨家生產。
海南包丹村人更熟悉的名稱是unku包。一粒包內,有美味的豬頸肉,加半粒蛋,配上咖啡烏,媽的,真是人間美味。
這粒包報紙寫了幾十次,不用再多介紹,就請來嚐。
新村小食──新鮮純正魚丸
丹村是個產海鮮小村,西刀魚是特產,魚丸自然是特色。
純正西刀魚丸較少人生產,皆因西刀魚原料供不應求。大多數的魚丸是以鰻魚為原料,不過仍是一百巴仙純魚肉。
生產魚丸的有幾十家,到村裡隨便一問,村童都可以告訴你那裡買到魚丸。
我個人最愛吃的是黃耀鑫生產的。
原因是,好吃,還有自小吃慣。更重要的是,耀鑫叔的四個公子,特別是大種和二種,文光及漢光是太過brother的球友。哈哈。
小村美食──海鮮肉骨茶
一道肉骨茶,引海鮮來入味,名堂響全國。
海鮮肉骨茶的開始,要數阿裕肉骨茶。阿裕師承巴生肉骨茶,潮洲人煮福建名餚,加入潮洲人以鮮掛帥的元素,竟將丹絨肉骨茶打響名堂。
我個人最推介阿裕的味道。
其它的阿福肉骨茶,也有一定功力。
丹村新鮮的海鮮,還是箇中精神,就如花中仙。
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
樸實無華企業家林欽耀
因為對夢想堅持,一心要擁有「洋人」才擁有的棕油廠(棕油提煉廠)。他努力不懈,結果,夢想成真,他坐擁了棕油廠,更擁有廣闊的棕油園。
因為對夢想堅持,他擁有大片的棕油園坵,趕上了經濟起飛,遇上了原棕油價格高颷的年代,他的財富因此而累積。
低調,踏實的拿督林欽耀,是個樸實無華的企業家。
祖籍詔安,他現是雪蘭莪詔安東山會館會長。他的棕油園遍佈全馬。熱心公益的他,捐出超過百萬零吉善款。
人物誌──律師沈偉鴻
沈偉鴻是一名合格執業律師,考獲英國倫敦大學法律學位;二OO一年,他曾榮獲大馬十大傑出青年獎及台灣第八屆亞太區炬光獎。可是,在十三歲以前,他卻是個與病痛為伍,只能趴在地上拖著椰皮墊著臀部,在泥沙地爬行的孩子。
然而他克服生理上的缺陷,苦學成功,最後成為一名律師。這名詔安小子走過的路,肯定和別人不一樣。
事業成功的沈偉鴻,選擇年輕退休轉投公益事業,他說:“放下不等於放棄,我喜歡寫書、繪畫、書法,出版漫畫更是我的目標。”
人物誌──第一個博士黃惠藩教授
黃惠藩生於一九六五年,丹小畢業後,轉到巴生興華獨中就讀。過後再到台灣深造,研究生修完後,再考獲美國博士學位。現任教於台灣亞洲大學,是該校出色的教授。
這個潮洲小子,仍是像二十多歲的小伙子,青春長駐。
讀書有成,是他的寫照。黃惠藩時有回丹絨士拔,應作為年青人榜樣。
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
情人橋
情人橋是丹村每個人都知道的景點。一座直直的木橋,後來加上紅毛灰一段,這裡看到蒼涼,看到回憶,看到捕魚業的沒落。
這裡最多船的時後,有一百多艘,如今人走茶涼,只留下幾十艘。小時候記得修橋修得很勤,漁民們用椰樹幹作為支撐,船越修越長。
早年帶女孩到情人橋,是表白的一種方法。如今時代不同,情人橋成為美麗的傳說。
我來自潮洲──韓江母親河的呼喚
丹村也有一半人口是潮洲籍貫,潮洲人早年大都以捕魚為生,散居於海邊,像情人橋,大伯公廟區,都是潮洲人聚居的地方。
潮洲人近年轉向農場,經商的不少。潮人極重視教育,潮洲市的文化根基深厚,聽老潮洲用潮語讀古詩,你會拍案叫絕──「雲淡風清風過處 去留自在皆留痕。
收來潮洲韓江橋圖一張,潮人對丹村的貢獻,不可沒。
我公公來自詔安
丹絨士拔一半人口是詔安人。祖輩們坐船南來,大多登陸於森美蘭州船頭及峇都八支。詔安和潮洲相鄰,因此許多習俗相近,連方言也相當接近。
詔安有分多個地區,現屬漳州府管轄。丹村的詔安人,祖居散佈於東山半島的后林村,長林村,西埔,雲宵等地。
詔安現是熱門旅遊區,有幾百年的老關帝廟,風動石等。東山半島是重點的水產養殖區。
大馬出名的政壇詔安人有林吉祥父子,森州吳紹閥。現任雙溪比力州議員葉怡華也是詔安人。
砂拉越出名的政治家更多,已故副首長丹斯里沈慶鴻,前州部長沈劍輝,田承凱等,都是著名的詔安政治家。
台灣的陳水扁是詔安客家人,謝長廷也是詔安人。
書法家賴全合──潮洲多才子
賴全合是巴生出名的書法家,他在書法的修為和成就有目共睹。他的書法全集,有很多對書法的獨特看法。
要懂這個藝術大師,到他的網站一訪, www.calligraphy.com.my
潮洲戲和丹村人
<
潮洲戲和丹村人是分不開的。每年農曆三月,慶祝元帥爺公寶誕,酬神潮劇是重頭戲,一演二十天。
三月,是丹村人必須回鄉的月份,那怕只有一天,在戲棚下,向元帥爺上一柱香,還有看看數千名村人在戲棚前聚會,就如一場朝聖。
三月的呼喚,這麼多年還是減不了熱情,因為那已成不成文的規定和傳統。我選來潮劇大師陳楚惠的照片,這個名字只有六十歲以上的老丹絨,看懂潮劇的村民才懂。你不懂,去問你婆婆吧,她應該會懂。
聞名全國大畫家──謝惠載
我叫他做藝術苦行僧,數十年為了創作,上山下海,在多個東南亞國家漂泊,尋找的是對藝術的開悟。
聞名全馬,丹村人認識他的不多,只知道他是畫家。一些親人只知道他是潮洲人,是no kioa sin諾子嬸的孩子。
謝惠載,十足十的藝術家。作品已達國際美術館收藏級的地步。
丹絨人物誌──包王ti ko
丹絨士拔的海友興海南包,是大家必吃的聖品。現在的主持人是第三代了。第一代人是unku 伯,因為駝背才有此名。傳給兒子烏龜,然後才傳給今天的包王。
一代傳一代,味道當然更好。
海風,藍天,靜靜的,散發出讓人沉醉的魅力,這就是老家丹絨士拔。
這個漁村近年成為一日遊的熱門旅遊點,村人才漸漸發現老家的魅力。
丹絨士拔有的寶藏太多,從unku包(海南包),到鱼丸,到情人橋。農曆三月的廟會,人文事跡,太多太多等著我們去發掘。
老一輩長老們,除了元帥爺公是永遠尊敬的地頭神,還有老共產頭子劉觀金的種種神跡,留在他們的腦海中。
頭馬路到三馬路,小小的九成宮佈局,是丹絨子民們說不完的回憶。從陳林一家,謝氏大族,姓賴,姓羅,姓葉,江夏黃,客家楊,童,姓李大家族,沈氏大厝,一家一個故事,都有聽不完的前因後果。
這就是我的老家丹絨士拔。
較新的文章
首頁
訂閱:
文章 (Atom)
友好連結
我的另類新聞
窒息的黃昏
他們叫做生命力
漫步紅樹林
鄉間小路 ──猜猜是那裡
可製成明信片的景色
豐收
關於留言
最近進入部落客的留言欄,發現好多個留言在內,新的舊的,都有,都是問有關丹村的事。
對不起了,原本寫這個部落,是要留下一些文字記憶,沒有想過互動,就沒有例常去檢查了。
然而部落格是公開的,就有互動,對那些等著我回應的朋友們,鄭重的說聲對不起了。
今後若有留言,本人一定回復。
留言也可電郵至
lim.vkiong@gmail.com
還記得村裡有不少這樣的屋子嗎?
這間老屋的由來
說它是潮式的建築物,只能說對了一半。它的設計風格,還有一些細節,的確是潮洲人保留下來的獨特。
如果在七十年代,在海邊可看到不少同樣類型的屋子,三馬路有,還有二馬路蔡明河老家,都是這樣的屋子。
這類屋子在吉膽,大港,興樓,麻坡利風港都可以看到。如今是越來越少了。
早期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。由于气候炎热,很多潮洲人一般住在一种叫“浮脚楼”的房子里。这种浮脚楼沿着河道两岸或水边建造,由耸立在地上的几根木头柱子支撑,在离地面一米多的地方,用木板铺成一个平台,又在此基础上用木板或茅草等将四面围起来,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成人字形状的屋顶。
在热带高温高湿地区,这种傍水而建的浮脚楼,通风透气,不易受湿热以及热带地区的蛇虫野兽等侵害。长期以来,东南亚一带的人民就住在这种房子里面。
目前丹村內還有的浮腳樓是魚丸佬黃耀鑫的家,賣冰水的阿德家(在豐盛港餐廳邊)。
像華順這間老屋,則是後來潮人經濟改善後,改良出來的版本。
五一三時,這間屋子被視為有石灰骨架,附近的婦小都躲進屋內,渡過了數個晚上。
當時我還是三歲兒,但是對躲進這間大屋仍有模糊的印象。
忠義宮關帝神像遊回岸
忠義宮在八月十五日將舊神像送到海中央,結果第二天第二天神像再遊回上岸,村民認為是關帝顯靈。決定好好供奉,更有人提出要建新廟的目前神像在情人橋前面。
丹村國中校徽
最多人丹村人載過的「首飾」
丹絨士拔遊一遊
Free Counter
丹絨士拔簡圖
海灣海鮮村提供
重建後的法師公古廟,供奉雷震子,很有雷音寺的味道。
丹絨士拔古廟,是雪州國內古廟的源頭,多地古廟的香火源自這裡。有很多故事可以聽,八十年代的一場十八羅漢大法會,至今仍留記憶中。
追蹤者
網誌存檔
►
2011
(2)
►
9月
(2)
►
2010
(5)
►
11月
(2)
►
4月
(1)
►
1月
(2)
▼
2009
(26)
▼
9月
(1)
停了兩星期,沒有為丹村上載新資料,點擊率突然倍增,謝謝村內村外人瀏覽。今天要為大家介紹兩味海鮮,一是...
►
8月
(25)
竹攤──中國人叫聖子的海中聖品
karton 炒粿條──記憶的味道
清龍宮──大伯公廟 潮洲人精神
母校母校
馬尼甘羅惹 勝完吉隆坡嘛嘛
元帥爺公和你我
白子──丹村美食
西刀魚──丹村特產
丹村美食──阿烈潮式福建麵和蠔煎
王中王──penuh 榴槤
全馬最好吃醸豆腐
一粒海南包 食客四海來
新村小食──新鮮純正魚丸
小村美食──海鮮肉骨茶
樸實無華企業家林欽耀
人物誌──律師沈偉鴻
人物誌──第一個博士黃惠藩教授
情人橋
我來自潮洲──韓江母親河的呼喚
我公公來自詔安
書法家賴全合──潮洲多才子
潮洲戲和丹村人
聞名全國大畫家──謝惠載
丹絨人物誌──包王ti ko
海風,藍天,靜靜的,散發出讓人沉醉的魅力,這就是老家丹絨士拔。這個漁村近年成為一日遊的熱門旅遊點,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