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
尋找記憶
離開老家回到吉隆坡,開始了忙碌生活。鄉間和城間,不過是那一百公里的距離,然而卻是那麼大的差別。
上一篇寫到幾佪不是熱點的吃檔,在臉書發佈後,難得謝得勝兄留言,提醒了還有更多好吃的東西,好像阿華的nasi lemak。
談到椰漿飯,阿華的吃過了,的確是好吃,但不得不想起早年戲院前民強嫂的咖哩飯。多少年前,戲院旁的民強嫂,買她的飯可是要排陫了。民強嫂後來舉家搬到吉隆坡,這好吃的味道就消失在丹村的地圖上。
幾年前在馬大醫院偶遇到民強艘的大女兒阿娟,問問她還賣不賣咖哩飯,她驚言居然還有人認得她。但是,她媽的好料早就沒有繼承衣砵啦。
失去的味道還包括了拿督律師沈偉鴻老媽做的蹤子,只放在suku那裡賣,也是可以拿出來比較的味道。
失去的味道永遠留在七十前之十后那一代人的記憶中,現在新一代的有新的味道記憶來取代。
新的味道記憶,像林榮寶的經濟粉,簡單的味道,卻吃出一番風情。
二碼路斯耀老師的吃檔,對面林麗麗的雜菜飯,阿裕肉骨茶對面剛開的台式小吃,肯定將會新一代人留下新的味道記憶。
而兩三代人的集體回憶,則是三月做戲的吃檔了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來嬸的釀豆付。駕著三輛摩哆的林財新,也是橫跨三代人的代表人物。
來丹村旅遊,只留下海洋和寶芝林的記憶 ,那肯定是片面的。但是,要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叫外來人留下太多的記憶是不可能的。
有一些是被人忽略的,像二馬路的潮安──潮洲餅家,是被忽略的寶物。潮安的潮洲餅,在古晉可紅到不行,叫做風吹餅,是西馬人遊古晉必買的餅。潮安給大家的記憶,是小時候家裡有女兒出嫁,他家的餅是當成喜帖來發,吃到阿pa的餅,就是有人要出嫁了。
唯有大家共同努力,才能讓他們知道更多。
還有碎碎的記憶,下次再分解。
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
小住老家三天的感受
這三天的假期,除了吃就是打球,過癮的很。但是假期人流太多,朋友來訪,單是飲食就是讓人頭痛的問題。
去到海邊,老友阿良的情人橋餐廳也好,李小龍的海洋也好,隔壁的萬裕興,到友順,海友興,海灣,甚至是萬年青,紅毛丹樹下,都擠滿等吃的遊客。
一餐吃下來,三個小時時不見了,什麼興緻都沒有了。
我兩天帶兩幫朋友,一班是地產界的,一班是新加坡記者。由於不想等,專走旁門左道,倒有不少意外驚喜和發現。
像風火院旁的住家小店,胖胖的tery 有幾道菜叫人拍案叫好。叫新加坡朋友吃到眼晴突出的是炒笨鯊頭,那誘人的膠質和咖哩粉,構出叫人吞舌頭的口感。
還有他的炒面粉羔,吉隆坡人叫板面,也是好到不可以。(告訴年青一輩,面粉羔詔安人也叫狗舌頭gao chi ye) 還有他的黃酒肚肉,都可以登大雅之堂。
吃了小胖的菜,還有二馬路老楊咖啡店隔壁的雲集,老板是阿烈。這裡有幾道小菜,值得一試。
我首推他的魯味,還有潮式福建面,雞絲飯,豬血炒韮菜,蠔烙(詔安人叫蠔煎的名)。
吃完了,要喝咖啡,幾家老店的是冠軍。頭馬路西邊的聲茂,頭馬路三月戲台路口的咖啡店,還有鴻通,咖啡烏都好得很。
海友興真的太好生意了,要等很考耐心。
還有其它旁門左道下次再寫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